HBase架构原理(HBase架构,HBase数据存储结构,HBase原理(读流程,写流程))

2022-09-01 08:25:41

HBase架构原理

一.HBase架构

HBase是Master/slaves架构,一般是一个HMaster,多个HRegionServer进程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从上图中能看出 HBase 是由 Client、ZooKeeper、HMaster、HRegionServer、HDFS 等几个组件组成

1.Client:客户端

可以是HBase Shell,Java API客户端,RestAPI

Client是用来访问数据库的,它不仅提供了访问接口,还维护了对应的缓存(cache)来加速HBase的访问。Client端的缓存主要是缓存Region的位置信息,减少获取元数据的时间。当Client没有缓存的时候(第一次请求),会加载Region的位置信息到Client端,后面直接使用cache中的信息,如果出现重试,则会重新获取Region1的位置信息,更新Client端的cache

2.ZooKeeper

HBase通过ZooKeeper来做HMaster的高可用,HRegionServer的监控,元数据的入口以及集群配置的维护等工作

具体工作:

(1)通过 ZoopKeeper 来保证集群中只有 1 个 HMaster 在运行,如果 HMaster异常,会通过竞争机制产生新的 HMaster 提供服务。

(2)通过 ZoopKeeper 来监控 HRegionServer 的状态,当 HRegionSevrer 有异常的时候,通过 Master 会收到 ZooKeeper 消息通知 HRegionServer 上下线的信息。

(3)通过 ZoopKeeper 存储元数据的统一入口地址

3.HMaster

(1)监控HRegionServer,处理HRegionServer故障转移,当某个HRegionServer挂掉时,ZooKeeper会将分配在该HRegionServer上的HRegion分配到其他HRegionServer上进行管理。

(2)HRegion分裂后,负责新的HRegion的分配

(3)处理元数据的变更,比如对表的添加,修改,删除等操作

(4)在空闲时间进行数据的负载均衡,主要就是在HRegionServer建迁移HRegion,达到负载均衡

(5)通过ZooKeeper发布自己的位置给客户端

4.HRegionServer

HRegionServer直接负责用户的读写请求,是真正的“干活”的节点。

功能:

(1)负责和底层HDFS的交互,存储数据到HDFS,HBase是依托于HDFS的NoSQL数据库,数据会存储在HDFS上。

(2)处理分配给它的HRegion

(3)刷新缓存到HDFS

(4)维护HLog,HLog是一个容错机制。

(5)处理来自于客户端的读写请求。HRegionServer是实际管理数据的,所以客户端的读写请求最终都要由HRegionServer来处理

(6)负责处理HRegion变大后的拆分

(7)负责StoreFile的合并工作

5.HDFS

HDFS 为 HBase 提供最终的底层数据存储服务,同时为 HBase 提供高可用(HLog 存储在 HDFS)的支持

(1)提供元数据和表数据的底层分布式存储服务

(2)数据多副本,保证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

6.Write-Ahead Logs

Write-Ahead Logs也叫预写日志,在HBase中为HLog,HLog存储在HDFS上。

为什么存在要有预写日志呢?其实跟HBase架构设计有关,当对HBase读写数据的时候,数据不是直接写进磁盘,它会在内存中保留一段时间(时间以及数据量阈值可以设定)。但把数据保存在内存汇总可能有更高的概率引起数据丢失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数据在写入内存之前会先卸载一个叫做Write-Ahead logfile的文件中,然后再写入内存中。所以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,数据可以通过这个日志文件重建。

HLog是每一个RegionServer对应一个

7.HRegion

HRegion可以看成是表的横向切片,HBase表的分片,Hbase每个表都会根据RowKey值被切分成不同的HRegion分散存储在HRegionServer中,在一个HRegionServer中可以有多个不同的HRegion。这些HRegion可以来自不同的表。

[外链图片转存失败,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,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(img-iqwiT2gS-1609759685925)(C:\Users\86188\Desktop\截图\1224\1.png)]

一个 HRegion 只能在一个 HRegionServer 上,不能跨多个HRegionServer。

8.Store

每一个 Region 内部,又分为多个 Store,一个 Store 对应表中的一个列族。也就是说一个 Store 存储了对应表该列族下的部分数据

9.MemStore

顾名思义,就是内存存储,位于内存中,用来保存当前的数据操作,所以当数据保存在 WAL 中之后,HRegsionServer 会在内存中存储键值对

10.HFile

这是在磁盘上保存原始数据的实际的物理文件,是实际的存储文件。StoreFile是以 HFile 的形式存储在 HDFS 的

文件内容是二进制

二.HBase数据存储结构

HBase 是稀疏的,稀疏主要是针对 HBase 列的灵活性,在列族中,你可以指定任意多的列,在列数据为空的情况下,是不会占用存储空间的。HBase 底层存储的数据是 KeyValue 格式的数据。

1.RowKey

RowKey是用来检索记录的主键。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主键,但是RowKey在HBase中功能不只是为了检索,HBase中表数据会按照RowKey进行排序,并会在HRegion达到一定大小后,会按照RowKey范围进行裂变

HBase Table中的行,只有三种方式:

(1)通过单个RowKey访问

(2)通过RowKey的range(正则)

(3)全表扫描

RowKey行键(RowKey)可以是任意字符串(最大长度是64KB,实际应用中长度一般为10-100bytes),在Hbase内部,RowKey保存为字节数组。存储时,数据按照RowKey的字典序排序存储。设计RowKey时,要充分利用排序存储这个特性,将经常一起读取的行存储放到一起。

2.Column Family

列族是HBase对表在纵向上的优化,将一个表横向向上切成多个Region,列族是在纵向进行切分的,将多列分成一组进行管理。

列族在在物理存储上对应于HDFS上的一个目录。HBase表中的每个列,都归属于某个列族。列族是表的schema的一部分(而列不是),必须在使用表之前定义(也就是创建表时定义)。列名都以列族作为前缀。例如:courses:history,courses:math都属于courses这个列族

每一个列族对应一个Store,也对应HDFS一个目录,类似于Hive分区操作一样,HBase相当于按列族进行分区

3.Cell

由{RowKey, ColumnFamily, Version} 唯一确定的单元。其中 Versions 实际上是TimeStamp。Cell 可以看成是一个存储空间,类似与 Excel 中的单元格,Cell 中的数据是没有类型的,全部是字节码形式存储

4.Time Stamp

HBase中通过rowkey和ColumnFamily:Column确定的一个存储单元成为Cell。每个Cell都保存着同一份数据的多个版本。版本可以通过时间戳来索引。时间戳的类型是64位整型。时间戳可以有HBase(在数据写入时自动)赋值,此时时间戳是精确到毫秒的当前系统时间。时间戳也可以有客户显示赋值。如果应用程序要避免数据版本冲突,就必须自己生成具有唯一性的时间戳。每个cell中,不同版本的数据按照时间倒序排序,即最新的数据排在最前面。

为了避免数据存在过多版本造成的管理(包括存储和索引)负担,HBase提供了两种数据版本回收方法。一是保存数据的最后n个版本,二是保存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版本(比如最近七天)

三.HBase原理

1.元数据存储

HBase中有一个系统表hbase:meta存储HBase元数据信息,可以在HBase WebUI查看到相关信息

[外链图片转存失败,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,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(img-HFsvK5dl-1609759685926)(C:\Users\86188\Desktop\截图\0104\1.jpg)]

该表记录保存了每个表的Region地址,还有一些其他信息,例如Region的名字,对应表的名字,开始行键,结束行键,服务器的信息。hbase:meta表中每一缸对应一个单一的Region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ZooKeeper中存储了hbase:meta表的位置,客户端可以通过ZooKeeper查找到hbase:meta表的位置,hbase:meta是hbase当中一张表,肯定由一个HRegionServer来管理,其实主要就是通过ZooKeeper的“/hbase/meta-region-server”获取存储“hbase:meta”表的HRegionServer的地址。

2.读流程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(1)Client先访问ZooKeeper,从meta表读取Region的位置,然后读取meta表中的数据。meta中又存储了用户表的Region信息;

(2)根据RowKey在meta表中找到对应的Region的信息;

(3)找到这个Region对应的RegionServer;

(4)查找对应的Region;

(5)先从Memstore找数据,如果没有,再到BlockCache里面读;

(6)BlockCache还没有,再到StoreFile(为了读取的效率)

(7)如果是从StoreFile里面读取的数据,不是直接返回给客户端,而是先写入BlockCache,再返回给客户端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3.写流程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(1)Client访问ZooKeeper,获取Meta表所处位置(ip)

(2)访问Meta表,然后读取Meta表中的数据

(3)根据namespace,表名和RowKey在Meta表中找到该RowKey应该写入到哪个Region

(4)找到这个Region对应的RegionServer,并发送写数据请求

(5)HRegionServer将数据先写到HLog(write Ahead Log)。为了数据的持久化和恢复

(6)HRegionServer将数据写到内存(MemStore)

(7)反馈Client写成功。

写数据这一块也可以看出,HBase 将数据写入到内存中后,就返回给客户端写入成功,响应非常快。这也是为什么 HBase 写数据速度快的原因。

4.数据Flush过程

HBase写数据是写到MemStore内存就会返回客户端,并没有直接落磁盘。这也是为什么HBase插入数据会比较快的原因,磁盘IO非常小。

那么什么时候数据会落磁盘呢?其实MemStore空间是有限的,当MemStore数据达到阈值(默认是128M,老版本是64M),删除HLog中的历史数据。该操作是由RegionServer自己完成的。

  • 作者:May--J--Oldhu
  • 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May_J_Oldhu/article/details/112196591
    更新时间:2022-09-01 08:25:41